首页资讯正文

靴子落地!MLF利率下行10个基点

央行又有大消息!

首先来看央行方面的消息:6月15日,央行开展1年期MLF操作 2370 亿元,操作利率2.65%,此前为2.75%。

业内人士表示,MLF下行,传递出稳增长、稳预期的政策信号,可进一步引导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,提振市场信心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由于本周内已经有多个政策利率下行,因此此次MLF下行在市场预期之内。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七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较此前的2.00%下降10个基点至1.90%。当日人民银行更新的常备借贷便利(SLF)利率表也显示,隔夜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.75%,7天期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.9%,1个月期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3.25%。

经过这两次“降息”之后,MLF降息基本也是板上钉钉了,甚至下周6月20号的LPR(贷款市场报价利率)下调幅度可能更大,5年期LPR可能降10-20BP。招联金融研究员董希淼表示,MLF下行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。叠加2022年9月以来存款利率多轮下调、银行负债成本有所下降,本月LPR有望结束连续9个月的“按兵不动”,或将下降5至10个基点,这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,激发有效融资需求。

从近年来的经验看,“逆回购利率—MLF利率—LPR”的同步调降,被视作完成一次完整的降息过程。

那么,为什么央行最近要密集降息呢?

中信证券分析有四个原因。制造业PMI在4、5月连续处于收缩区间,而产需指数均回落至荣枯线下,非制造业复苏斜率也有所回落,且存在服务业好于消费等结构性问题,指向今年经济修节奏复总量放缓而结构分化。考虑到基数效应,二季度以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低于市场预期,三大投资增速下行,社零数据结构分化,餐饮需求好于商品、高端消费品需求好于低端消费品。此外,今年以来总需求修复节奏整体弱于总供给,叠加猪周期下行而国际油价低位震荡,通胀数据持续低位运行。再者,海外衰退风险进一步发酵,外需对我国经济修复的拖累在出口端逐步显现。总体而言,基本面修复承压环境下降息托举经济的必要性回升,而海外加息周期临近终点,我国低通胀环境也为宽货币发力提供了客观条件。

为何选择在此时降息?有何必要性?光大证券分析称,从内部来看,经济景气度持续下行,内外需求持续疲弱,亟待政策出台护航。第二,基数效应以及需求疲弱影响下,社融同比存在走弱压力,降息可以改善居民和企业预期,稳住信贷需求,托底经济增长。第三,从外部来看,6月美联储加息或暂缓,为国内降息提供窗口。第四,近期央行强调“加强逆周期调节,全力支持实体经济”,反映出政策出台的迫切性在增强。

信达宏观分析,央行或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。第一,历史上国内产能周期下行期,中国央行都会开启降息周期。2023Q1工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降至74.3%,我们判断产能周期可能在明年初前后触底,对应本轮央行降息周期尚未结束。第二,单次降息10bp,可能难以对实体融资需求形成有效提振。从5月金融数据来看,居民房贷仍面临收缩压力,企业信用扩张转为收缩,经济运行存在暂时性的资金空转现象。扭转经济形势需要货币政策配合各项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,这与易纲行长“加强逆周期调节”的定调相符。第三,美联储暂停加息后,中国央行货币宽松窗口有望进一步打开,新一轮全球降息周期,可能率先由中国降息引领。

潇湘晨报记者李鑫智 综合报道

相关阅读

精彩推荐